站着裸体情侣,拥抱。贝多芬弗里泽的《这吻全世界》研究——古斯塔夫·克里姆特

1901年夏天,克里姆特在短时间内为贝多芬弗里兹创作了大量作品,这是一幅为维也纳分裂派创作的壁雕,收录于1902年4月至7月著名的贝多芬展览中。这幅裸体站立的情侣图是克里姆特的《贝多芬·弗里泽》最后一部分的初步研究,描绘了一对被拥抱的情侣。它展示了贝多芬根据席勒的《欢乐颂》改编的《献给全世界的吻》,并在他的第九交响曲的最后合唱中配乐。正是理查德·瓦格纳对贝多芬交响乐的诠释,引导了克里姆特对中楣的主题处理。贝多芬展览的艺术核心是马克斯·克林格(Max Klinger)的作曲家雕像,周围环绕着来自分裂派成员的大量艺术贡献。这幅作品的平面和二维设计风格无疑使他脱颖而出,并为维也纳艺术指明了新的方向。
发布于
点赞 (2)
赏析
收藏 (2)
古斯塔夫·克里姆特
发布于

站着裸体情侣,拥抱。贝多芬弗里泽的《这吻全世界》研究——古斯塔夫·克里姆特

1901年夏天,克里姆特在短时间内为贝多芬弗里兹创作了大量作品,这是一幅为维也纳分裂派创作的壁雕,收录于1902年4月至7月著名的贝多芬展览中。这幅裸体站立的情侣图是克里姆特的《贝多芬·弗里泽》最后一部分的初步研究,描绘了一对被拥抱的情侣。它展示了贝多芬根据席勒的《欢乐颂》改编的《献给全世界的吻》,并在他的第九交响曲的最后合唱中配乐。正是理查德·瓦格纳对贝多芬交响乐的诠释,引导了克里姆特对中楣的主题处理。贝多芬展览的艺术核心是马克斯·克林格(Max Klinger)的作曲家雕像,周围环绕着来自分裂派成员的大量艺术贡献。这幅作品的平面和二维设计风格无疑使他脱颖而出,并为维也纳艺术指明了新的方向。
喜欢 (2)
赏析
收藏 (2)
评论